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2 10:20:38
-1-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首《与诸子登岘山》创作于孟浩然在家乡隐居期间,具体时间不详。诗人与友人登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有感而作。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概括了社会变迁的普遍规律,流露诗人的沧桑之感。颔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承上启下,引出羊祜庙和堕泪碑的典故。
颈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描绘严冬景象,烘托作者的伤感情绪。尾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则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伤。
全诗借古抒怀,融景、情、理于一体。语言平淡而意蕴深远,情感真挚动人。它既体现了孟浩然诗歌"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对未能施展才华的遗憾。
-2-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宋·李清照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画楼重上与谁同?
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
一江春浪醉醒中。
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这首《如梦令》长期被误认为是欧阳修或李清照所作,实际作者不详。近代学者如王学初、杨合林等将其列为李清照存疑作品。
词作极其凄婉动人,以悼亡为主题。开篇"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即点明孤寂之境。"画楼重上与谁同"一句倾诉了无人相伴的哀愁。"记得玉钗斜拨火"则追忆往日温馨,"宝篆成空"道出今昔之别。
过片"回首紫金峰"承上启下,"雨润烟浓"烘托愁绪。"一江春浪醉醒中"既表达个人孤苦,也暗含国家危难之悲,是全词警句。
整首词情感真挚深厚,语调委婉低回,借家常琐事抒发深沉哀思,既不显消沉颓丧,又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3-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宋·黄庭坚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
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这首《清平乐》创作于元丰三年(1080年)左右,当时黄庭坚任江西太和县知县,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
词作开篇即描绘春天典型景象:"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一句承上启下,引出对天气的刻画:"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下片以"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三句勾勒江南山水春色。"泼"、"挼"二字用得有力,展现万物生机。"歌楼酒旆,故故招人"生动描绘词人心理,"权典青衫"则化用杜甫诗意,体现词人性格。
全词仅44字,却层层叙写江南春景,从桃柳、天气到山水、酒楼,脉络分明。语言沉着有力,意境优美,情景交融,堪称佳作。黄庭坚巧妙运用移情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完美结合,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
-4-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宋·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晏殊的这首词体现了他独特的富贵词风格。正如吴处厚在《青箱杂记》中所记,晏殊善于描绘富贵气象,不拘泥于金玉锦绣的堆砌,而着重于意境的营造。
词作开篇"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一笔传神。"晚花红片落庭莎"描绘暮春景象,"曲阑干影入凉波"则巧妙融合了景物与心境。这三句从视觉角度勾勒出凄清冷落的庭院画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两句转入听觉描写,通过微妙的声响烘托出环境的静谧和人的孤独。末句"酒醒人散得愁多"总结全词,点明富贵闲愁主题。
全词不言金玉,却处处显露富贵气象。晏殊通过精妙的意境营造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塑造了一幅富贵而又略带愁绪的画面,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
-5-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这首《鹊桥仙》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是苏轼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的七夕词。
上片首先描绘陈令举的高雅风度,将其比作王子晋,暗示其超凡脱俗。词人巧妙引用牛郎织女典故,突出陈令举不拘泥于儿女私情的豁达性格。
下片想象友人乘船遨游银河,归来时带着天风海雨。苏轼认为二人相逢共醉是前世有缘,但终将如天风海雨般飘散。
这首送别词不同寻常,没有常见的伤感情绪,而是充满豪气与想象力。苏轼独特的笔法将七夕银河描绘得气势磅礴,展现了他不凡的胸襟与豪放词风。正如陆游所言"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此词意境宏大,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