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7首小诗: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独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6 10:05:15    


如今有一句话,叫“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叔本华说: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

古往今来,那些能成大事的人,往往可以忍受得了,并且能够很惬意的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

比如古典哲学创始人、德国哲学家康德就终身未娶,深居简出,过着孤身一人的生活;

而心理学家荣格长期隐居在瑞士的一个小村庄里,钥匙只在他身上,别人没有他的允许,根本进不了他的屋子。

其实,很多时候,独处并不会让我们觉得孤单,相反,它能够让我们更好的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自己的过往,考量自己的将来,整理自己的思绪,如同经历一场洗浴,让我们能够更清醒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也正如英国心理学家安东尼·斯托尔说的那样:“唯有在独处之中,我们才能深入内在的心灵花园,体验到那种忘形的一体感。”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7首关于“独处”的小诗,人的天性是孤独,但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独处”。


浮生知几日,无状逐空名。

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

——王绩《独酌》

独处,是潇洒的狂欢。

王绩一生三仕三别,最终在40岁那年,彻底放下红尘杂念,挂官归乡,潜心做起了隐士,自号“东皋子”。

昔日的神童,在山野田园之间,变得沉默、孤僻又十分的清醒。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你说他是生活的失败者?不,他由隋入唐,官至太乐丞,虽然算不上高品官职,但也是令人生羡的总管朝廷乐舞的奉官。

每天都和音乐打交道的人,那肯定是懂得如何去调节气氛,去知道如何欢乐的,但就像是姜夔所说:“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他宁可放下宫中的靡靡之音,奔赴心中的田园。

浮生苦短,名利皆是虚幻。那些浮于表面的狂欢,反而显得孤单,倒不如抛开一切,顺从内心,三杯两盏淡酒,听穿林风、打叶雨,潇洒的去享受一个人独处的世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独处,是长情的浪漫。

和王绩一样,王维也是精通音律,早年间也常出没于庙堂王府之间,向往繁华,有着随波逐流的雄情伟志。

可是,时过境迁,俗世的一场历年,让他发现一个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本心。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尼采说:“人的本质是孤独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山水田园,自己的内心清净,才是真正的不染尘埃。

当你历尽千帆,回归到你本性的时候,才真正的懂得要的是什么,让自己快乐的是什么。

听松风吹过竹林,看溪流滑过山石,对着明月随意的弹着自己喜欢的曲子,忽而长啸一声,反正也不用介意别人的惊讶,这才是人世间最华丽的浪漫。

花时间与自己独处,人世一遭不容易,做回自己最重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独处,是闲适的享受。

独处不是孤独,孤独是一种精神状态,而独处是一种生活状态。

你孤独的时候,心境是压抑的,可是你独处的时候,心境是在被治愈和滋养的。

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而在三重境界之上的最高境界,乃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静静的坐在敬亭山前,看鸟儿高飞远去,看白云悠悠飘远,可是心里却丝毫不觉得被抛弃了,毕竟还有敬亭山愿意和他相伴。

一个人在独处中可以静下来,在一呼一吸之中舍去浮华事,朴素过一生。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只要有敬亭山,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独处,是与自己和解。

柳宗元曾是鲜衣怒马的青年才俊,但在无意中卷入了一场宫廷斗争,被贬为永州司马,远离家乡,远别亲朋,老母又离世,孤身一人,他内心的孤独悲凉可想而知。

但正如鲁迅所言:“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内心强大的人,怎么可能会被孤独打败。

他在这样的穷山恶水间,寻找心灵深处的归属。

大雪覆盖的江面上,没有鸟声,没有人迹,万籁俱寂,唯见江心,一叶扁舟,一位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这是极端的静和绝对的沉默,在宏阔的自然面前,任你多么的强大,多么的威严,不过区区一粒尘埃。

林语堂说:“品味孤独的时候,你会站在尘世喧嚣外,多少热闹都与你无关,世人皆醉我独醒。”

每个人的人生,孤独总是如影随形,伴随着你成长,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的一个重要元素。

与其违心的去讨好世俗,不如与自己和解,去做自己世界的王者。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独处,是惬意的修行。

汪涵说,当大家都忙着加微信好友时,自己的微信好友却越来越少,因为他觉得,人到了中年,没有必要再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应对无关紧要的人,真正的好友,数量不在多。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是群居性动物,但当人不再为生存而生活的时候,独处就成了一种人生态度。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在山水之间,做一回闲云野鹤,清心寡欲,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看落日伴余晖,如此便得真意无限。

独处,是善待自己的一种能力,享受独处的人往往有更强大的内心,以及更自律的人生,或者说,学会了独处,才完成了人生真正的修行。


清言一以遥,默默江楼上。

安得如白云,无心两相忘。

——范仲淹《江楼寄希元上人》

独处,是真正的清醒。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一个人什么时候是最清醒的?

有个答案获赞最多:就是他终于意识到,每天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大多数都是与他无关的。

北宋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遭同僚抵牾,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言事无忌也颇多争议。

可是他从不盲目从众,一生都在追求自我。

因为他深知,谁人背后无人说呢?做得再好,讨厌你的人还是讨厌。既然没办法迎合大众,那就不要合群,不要从众,做个独处的美男子,活出自己就好了。

人潮之中,谁都是一粒沙,一滴水,渺小得让人忽视,唯有遵从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方独处空间,才能坦然面对一切,活得自我。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喜欢独处的人是孤单的,但这种孤单是心灵的孤单,与性格上的孤僻是两回事。

它不是空虚,不是无聊,不是无所作为的自卑,不是厌世绝望的哀怨,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心灵充实至极的一种状态。

就像是王安石,有人说他是“史上最孤独”的政治家。

在熙丰变法这场历史大戏中,面对着汹涌的反对浪潮,这些声音来自民间百姓、朝中大臣、地方官员,甚至是宫中的皇帝,他就像是在寒冬墙角盛开的梅花,一个人战斗,一个人孤身走在暗巷之中。

不畏浮云遮望眼,心如宝月映琉璃。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如果不想做庸俗的人,那就努力去追求孤独,因为,孤独从来都是一种奢侈品,是需要实力的,不是你想孤独就孤独的。


有人说,我们是越长大越孤单。

因为害怕失去和世界对话的能力,害怕自己被丢下,我们忍不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填满生活的空白,赶赴一场又一场的热闹。

在觥筹交错间,找寻被需要的快乐。

在每一个时间的缝隙里,刷着一条又一条的短视频,努力的去让自己有限的脑子里装着各种最新的资讯,

哪怕这些于自己,一点用处都没有。

成日里大脑昏昏,忙着在他人面前杂耍,却忘了生命本是极其寻常、极其朴素、极其自然的事情。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花,花开何时,花吐何芳,花形何状,花色何彩,该有你自己做主。

于独处之中,静静的开自己的花吧,

因为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无论有多少繁华热闹,无论有多少同行伴侣,终究这条路,要一个人慢慢走,一个人慢慢守着花开,数着花谢,一个人过完漫漫的似水流年。

相关文章
基金一季报密集亮相 基金经理提升“含科量”
2025-04-21 06:13:00
傅沐霖沈齐溪(沈齐溪傅沐霖)小说在线阅读_傅沐霖沈齐溪免费阅读笔趣阁(沈齐溪傅沐霖)
2025-04-21 05:13:24
傅怀瑾苏瑜兮(百亿彩礼:渣男兄弟难哄又难撩)(傅怀瑾苏瑜兮)前传+阅读全新作品预订
2025-04-21 04:38:26
青海以扎实调研推动学习教育持续深入
2025-04-21 03:24:00
余生是否一起走(谢听晚谢晏卿全章节完整版)免费阅读_余生是否一起走(谢听晚谢晏卿)+后续评价五颗星
2025-04-21 01: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