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6:48:00
4月12日傍晚至13日白天,广东大部分市县罕见地出现了扬沙或浮尘天气。据广东气象部门消息,预计随着风力增大,17日浮尘才会消散结束。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向南都记者分析了今年的极端天气走向,“极端天气事件从春季就开始了,后期要保持警惕”。
4月14日下午,广州仍受沙尘天气影响,能见度较低。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据了解,4月10日,中央气象台预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11日至12日我国中东部将出现强风、沙尘、降温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此次大风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突破极值站点多等特点。10日至13日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沙尘天气,最远传输至海南岛北部,影响面积超430万平方公里。
全国沙尘实况图。
就在上周,中央气象台还连发大风、暴雨、强对流、沙尘暴、暴雪预警。
“这些都算极端天气。”许小峰向南都记者表示,这次北方出现的大风天气从风力上已达到极端,伴随在广东出现的沙尘天气也是不多见的。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这种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比较大。”按照国际上科学界的研究结论,全球变暖影响,易引起极端的天气事件发生。
极端天气表现形式不同,包括暴雨、台风、高温、低温、干旱、大风等,“本质上反映了天气气候波动性增强,在时空上振幅加大”,具体体现在温度、湿度、降雨、大风、旱涝等极端事件出现的频率增多,突破极值。
“今年可能还会出现多次极端天气。”许小峰回顾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极端天气,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2023年华北大暴雨,2024年出现高温、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
从全球温度来看,2023年创全球高温纪录,2024年再次刷新纪录,“今年可能受到冷海温事件影响,全球温度有可能不会超过前两年,但从第一季度的情况看,仍处于高位区,不容乐观”。
“这次的大风天气已经给我们一个信号,就是极端天气事件从春季就开始了,对后期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要保持警惕。”
“根据现在的预报水平,比如台风路径、暴雨过程等都能提前两三天做出预报,总体趋势、大致发生的区域可以总体确定。强度和落区则要不断跟踪分析,及时调整。”许小峰表示,精准化预报确实还有难度,做不到百分之百准确。
对于极端天气的防御,他认为,气象部门做好天气预报后,还需要应急、水利、农业、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
“政府部门要下更多功夫,加强极端天气防御的组织协调,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协调能力,包括信息的及时交换。”
采写:南都记者 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