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3:00:00
近年来,长宁区民政局聚焦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开展了“守护星星”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计划公益服务项目,不断强化长宁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陪伴“星宝”和他们的家人,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他12岁了,跟他说话还是没有回应。”“我不知道该怎么帮他……”为全面了解孤独症家庭的情况,“守护星星”项目的社工们开始一对一上门访谈,通过实地观察与沟通,系统性了解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结构、经济状态、康复经历、社会交往等。
项目社工们通过入户调研,发现这些家庭面临着专业知识匮乏、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心理援助缺失、教育康复机构不足、家庭特殊需求供给困难等问题。为此,“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计划”正式启动,以“家庭赋能+社会共融”为核心,打造“四式”专项服务内容,提供互助式个案支持、全程式心理陪伴、定制式喘息服务、体验式社会融入等服务,让每一颗“星星”都能被温柔以待。
15岁的单亲家庭男孩浩浩(化名)跟妈妈张女士一起生活。浩浩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会持续不断地提问、自问自答相同的问题,有时又突然亢奋,控制不住地唱歌、喊叫。一次,浩浩不慎摔倒骨折,做手术后一直在家中康复,却在这期间不得不搬家,这让张女士心力交瘁。社工了解情况后,为浩浩家庭提供定制式喘息服务和全程式心理陪伴:一方面对接家政服务帮助浩浩家里整理收拾、协助搬家,减轻浩浩妈妈的负担;另一方面,在浩浩拆钢板不能下床期间,链接志愿者定期上门陪伴浩浩,做康复训练游戏,维持浩浩的状态稳定。在这期间,家政人员和志愿者成为了浩浩和张女士的“临时家人”,支持他们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守护星星”的心理陪伴,让孩子度过成长难关。11岁的小航(化名)3岁时被确诊孤独症,经过持续不断的康复训练,生活能够部分自理,目前在读3年级。小航虽然症状较轻,但也会有一些刻板行为,因和同学发生冲突,曾在学校被孤立,导致小航非常不自信,产生了厌学心理,完成作业也变得困难。心理咨询师用“情绪卡片”游戏帮助小航重新建立自信,把作业题目转化为一个个故事游戏,引导小航去“闯关通关”,完成作业。经过心理咨询师的服务,曾经被孤立的少年有了安全感和自信心,能够完整地交出作业。
“守护星星”,不仅守护“星星的孩子”,也帮助着他们的家人。8岁的孤独症孩子瑞瑞(化名)的妈妈在外地突发急病住院,爸爸远赴外省照顾,70多岁的奶奶独自承担起了照顾瑞瑞的任务。但是,接送瑞瑞上下学遥远的路程和乘坐公交的不便,让本就疾病缠身的奶奶身体更加吃不消。通过“守护星星”计划,社工招募志愿者成为了瑞瑞放学路上的护航者,轮流接瑞瑞放学回家,陪伴瑞瑞绘画、游戏等,奶奶终于能喘口气,维持自己的健康稳定。
据介绍,长宁区“守护星星”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计划以家庭为单位,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回应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心理舒缓、喘息陪伴、社会融入等实际需求。项目目前已开展200多天,其中,照护者喘息服务、家政支持让家长有短暂的“充电”机会;心理咨询和游戏治疗帮助孩子和家长缓解焦虑;烘焙、农事体验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建立社交自信;“大龄带小龄”互助模式让经验丰富的家庭传递经验和支持;线上家长社群让照顾者们找到共鸣与力量。
从孤独症儿童个案服务到家庭全面支持,从个案心理支持到群体社会融入,从一对一帮扶到多家庭互助,长宁区正一步一步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为“星星的孩子”搭建更温暖的支持体系。
图片来源于区民政局、网络
撰稿:谭奕茂
编辑:毕扬静
责编:高 琴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