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黔酒飘香|黔酒天酿的千年交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0:35:00    

“十月获稻,为此春酒”

“为此春酒,以介寿眉”

《诗经》中写到酒,足以说明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果实花木可酿酒、谷类粮食也可酿酒,数千年来的酿酒历史,分支分流出了无数具有地方特色、风土人情的名酒,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酒礼酒俗。

文人们在创作时“对酒当歌”,政客们在博弈中“杯酒释兵权”,孔子强调礼乐治国,称“百礼之会,非酒不成”……在中国古人心目中,饮酒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吃喝,它意味着更多。

缓缓流淌的赤水河。

在中国西南腹地贵州,赤水河缓缓流淌。每年的端午节至重阳节是当地的雨季,大量紫红土入水,赤水河呈赤红色;而重阳节至翌年端午节,雨量减少,赤水河便恢复清澈透明。端午赤浪、重阳碧波,赤水河颜色的变换,也赋予这片土地酒香馥郁。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了西汉时期贵州“枸酱酒”的酿造,作为贵州酿酒历史最早的文献之一,为茅台等酱香型白酒的历史溯源提供了依据。

端午踩曲 重阳下沙

2024年10月11日,岁又重阳,对于贵州茅台镇上酿酒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天气转凉,赤水河变清,人们把整年酿酒用的一半高粱以沸水润透,进行高温蒸煮、摊晾,之后加入大曲,堆积发酵,最后入窖发酵——便完成了“下沙”的全部流程。

2006年,贵州茅台酒酿制技艺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贵州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中,“端午踩曲”和“重阳下沙”是两大核心环节,既是技术流程的关键节点,又承载着深厚的自然规律与人文传统。

每年端午节前后,当气温升高至30℃以上,空气中的湿度增大,微生物活性增强,为制曲提供了最佳自然条件。以小麦为原料,粉碎后加水拌的曲,由女工赤足踩制成松紧适度的曲块。这时曲房温度会达到60℃以上,以促进耐高温菌群繁殖,生成酱香的前体物质(如吡嗪、呋喃类化合物)。

酿造贵州白酒的红高粱。

在贵州茅台镇,女性踩曲的传统一说女工体重适中,步伐轻盈,踩制力度均匀,符合曲块紧实度的工艺要求。也有女性属“阴”,与端午阳气旺盛形成平衡的酿造哲学。踩曲前,酒坊会举行祭拜“曲神”的仪式,焚香献酒,祈求发酵顺利。一些酒厂至今仍保留此传统。

再说重阳下沙,这里的“沙”指当地的红缨子糯高粱,其颗粒小如砂砾,皮厚耐蒸煮,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是酱酒不可替代的原料。“下沙”即首次投料,于重阳节开始,分两次完成:第一次下沙占全年投料量50%,第二次“糙沙”在约一个月后进行。

赤水河畔的酒厂。

重阳当日,赤水河沿岸的酒厂会在河畔设香案,以酒、五谷祭拜,感恩自然馈赠。茅台镇至今流传“九月九,下沙酿酒祭水神”的民谚。不少酒厂还会举办“开酿大典”,邀请工匠诵读祭文、击鼓鸣锣,象征新一年酿酒周期启动。有的酒庄将此活动与旅游体验结合,游客可参与投料仪式。

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黄金轮次,寒来暑往,是自然与文化的酬和,也是穿越时光的密码。以端午踩曲对应“夏至阳盛”,重阳下沙契合“秋收冬藏”,在顺应自然节律的同时,暗合《黄帝内经》“四气调神”的养生哲学,赋予贵州酱香型白酒“天酿”属性。这种与自然时节深度耦合的茅台酒酿造工艺,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茅酒之源。

以酒会友 以诗传情

酒后吐真言,也表现真性情。因酒具有的致醉功能使人进入一种独特的感觉世界,也让酒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有李白“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气度;亦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慨。古往今来,一个酒字,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 ,留下了几多千古佳话。

晨雾中的“天下第一瓶”。

历史上,阳明心学与贵州美酒,看似并不搭界的两件“物华天宝”,在贵州的时空中相遇了。明代大儒王阳明在贵州期间写下多首与酒相关的诗作,如《醉后相看眼倍明》《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等。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看来,阳明心学是“化心”之学,贵州美酒是“化魂”之酒。他认为从贵州茅台酒的酿造里也可以读出阳明心学——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勤劳质朴的贵州人,以“事上练”、坚韧不拔的探索勇气,以“致良知”、精益求精的实践精神,在“日月轮回、季节流转”的天理中,发现了茅台酒“一年生长、五年窖藏、百年享用”的特殊生命周期律;在“群山万壑、百川奔流”的地理中,找到了茅台酒“大娄山脉、赤水河谷、阴阳共济”的特殊生产环境;在“道化万物、格物致知”的物理中,掌握了茅台酒极其复杂的特殊酿造工艺。

茅台镇老照片。

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代学者郑珍途经茅台镇,写下名句“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生动描绘了当时茅台镇酿酒业的繁荣与赤水河盐运的兴盛。而他的诗作《吴公岭》中“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也记录了茅台作为贸易枢纽的繁荣。据《遵义府志》记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其中代表性的烧坊就有“成裕烧坊”(华茅前身)、“荣太和烧坊”(王茅前身)等。

山水佳话 酒魂人文

在贵州,曾一度有着“北有茅台,南有贵州醇”的说法。

兴义万峰林。

不同于赤水河谷的丹山碧水,贵州醇的诞生地兴义则是一片喀斯特峰丛,有着“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的美誉。据清代《兴义府志》介绍,当地酿酒风气浓郁,除刺梨酒、米酒、苞谷酒外,还生产大曲酒,这为新中国成立后酒厂发展奠定基础。

1950年,“兴义县酒厂”在此凿开第一口酒窖,33年后,酒厂酿出了震惊业界的35度低度浓香酒——贵州醇,开创中国低度白酒先河,向市场推广后便迅速火爆起来。1992年兴义县酒厂正式更名为“贵州醇酒厂”,1993年全国250家产值利税最佳企业中,贵州醇排名第十一位。

贵州醇景区《通灵阁记》碑文。

值得称道的是,贵州醇崛起后并没有只停留在白酒赛道,而是投资建设学校、景区及医院,形成“酒厂+教育+旅游”的复合生态。今天人才辈出的兴义八中,曾是贵州醇酒厂的子弟学校。在今天的贵州醇景区内有一块名为《通灵阁记》的碑文,其上详细记述了原酒厂厂长鄢文松兴学创医泽被桑里的初心。在这里,酒也是文化融合的产物。

《月照枫林渡》是一部以贵州酒文化为背景的剧目。

随着时代的变迁,酒的礼乐性亦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文艺表达。

2015年,为纪念茅台酒获巴拿马金奖100周年而创作的《天香》,是中国首部酒文化影像舞台剧,由《多彩贵州风》团队打造。2017年,由遵义演艺集团创作的杂技《大国酒魂》,围绕贵州酱酒文化,融合传统杂技与酿酒技艺,展现“祭水、酿酒、竞技”等五幕场景。首演以来,已赴菲律宾、韩国、英国、法国、瑞士、古巴等国家和地区巡演,获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推动贵州白酒文化走向国际。贵州花灯戏《月照枫林渡》也是以贵州酒文化为背景的剧目,该剧目前已获得中国戏剧领域的多项大奖。

《千年酒脉图》。

此外,茅台酒厂每年都会邀请著名画家合作生肖酒图样。2024年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苗再新合作“龙茅”,2025年与中国画院国画院研究员郭子良合作“蛇茅”等。并且在2024年的茅台酒节上推出了《茅台玖章》与《千年酒脉图》。顺应文创潮流,习酒推出的“贵州九景”系列,以贵州黄果树瀑布、梵净山等景点为灵感,结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夫也教授的山水画作,成为白酒行业内限量发行的收藏级作品。

文化学者、贵州省委原副秘书长李裴曾在《酒文化片羽》一书中写道:“历史是条长河,河中对了酒,河水便奔流得更浪漫,更生动,翻腾起的浪花千古后仍使人感到精彩。”

正如黔酒天酿,历时千年而奏出这番山水人文交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曹雯

编辑/赵怡 明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相关文章
天天学习丨中南海月刊(2025.03)
2025-04-03 13:24:00
乘“数”而上 产业向“新” ,贵安新区产业生态圈热火朝天
2025-04-02 17:26:00
黔酒飘香|黔酒天酿的千年交响
2025-04-02 10:35:00
贵州多地茶园遭罕见凝冻灾害 院士专家一线急施“解冻”方案保春茶
2025-04-01 12:46:00
第六次签约世博会中国馆,古井贡酒再次与世界对话
2025-03-31 1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