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8:23:00
4月28日,济南市城管局开展“城管开放日·走进渣土全链条”系列活动,邀请社会各界走进轨道交通千佛山站TOD综合开发项目、常青树新能源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等,深入了解渣土处置利用的全链条过程。
市城管局二级巡视员黄爱民,市工商联商协会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靳峰,市民巡访团团长辛安,全国道德模范、济南市人大代表房泽秋;市城管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市城管执法支队、市渣土处置中心相关负责人;历下区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市民代表、新闻媒体等参加活动。
市民代表走进工地、园区
感受渣土监管的科技、智慧、绿色
天桥区常青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园区内,在新能源渣土车换电现场,一辆白色新能源渣土车缓缓驶入换电区域,机械手臂精准而迅速地下降,稳稳地将渣土车“背”着的巨大电池包吊起,送回换电站。随后,又将新电池包稳稳安装到电池包底座上。整个换电过程一气呵成,仅耗时1.5分钟。
“比我想象中方便太多。”市民王先生忍不住赞叹,“以后路上跑的都是这样的车,环境肯定能变好!”市民们纷纷赞叹。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新能源渣土车采用先进的快速换电技术,极大提升运营效率,真正实现零碳排放,有效解决传统渣土车污染大、噪声高的问题。”
常青树新能源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郭善文表示,目前他们公司新能源车辆占比已达100%,这类车辆不仅实现零排放、低噪音,更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超载、篷布覆盖等问题,有效减少扬尘污染和道路遗撒。数据显示,每台纯电动渣土车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6吨,相当于种植近2亩阔叶林。
随后,团队一行来到济南市建筑垃圾管理服务平台展示区,这里是城市渣土处置的“智慧大脑”。大屏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济南建筑垃圾源头工地和末端场所数量、渣土车以及运输企业数量、消纳场所库容余量等相关数据。
记者了解到,目前“济南市建筑垃圾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开发了源头视频监控实时溯源、途中车辆实时抓拍取证、末端排放数据自动锁定、事件分析转办闭环处置等“四大场景应用”,实现了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
“平台在源头工地、末端消纳场所共享济南市住建部门近万路视频,借助AI识别算法,平台能对14种如车体不洁、车轮带泥行驶等违规行为实时抓拍取证。”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自平台上线后,济南市渣土违规运输比例明显下降,有效遏制渣土车跑、冒、滴、漏等违规行为。”
“以前总担心渣土车违规没人管,现在有了这双‘电子眼’,效率能提高不少!”市民孙先生说。
此外,济南市城管局还创新应用了无人机巡查工作模式,通过“空中拍+地面查”的协同机制,有效破解了渣土处置领域“覆盖难、取证难、效率低”的治理难题,这也标志着济南市渣土管理正式迈入“科技+智能”的新时代。
政企协同全链条配合
织密渣土监管网络
围绕渣土全链条管理,建设施工单位、渣土运输企业、渣土消纳企业、市民代表依次作了发言,随后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济南市城管局建筑垃圾处置监督管理处处长魏立光表示,目前,济南市城管局采用“日班+夜班”的工作模式,通过督导检查的方式对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全天候监管。
在源头监管方面,建立了市、区、街“三级治理”和重点监管、定期抽查、日常监管“三级分类管理”体系,并在工地开工前进行“渣土处置第一课”宣讲活动,增强生产者责任意识、环保责任意识、法律责任意识。
在途中运输监管方面,对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企业及车辆实行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纳入名录管理,并实施记分考核管理,记分达到一定分值的车辆和运输企业,分别给予警告、约谈,直至停运整顿,同时实行电子联单管理,运用车载GPS定位,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在线监管,确保建筑垃圾运输来源可溯,去向清晰。
在末端消纳方面,指导各区建筑垃圾消纳场、装饰装修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建设、运行。同时建立了装饰装修垃圾收、运、处体系,实现了装饰装修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有效提高了装饰装修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
渣土车在路上行驶过程中又是如何监管的呢?历下区交警大队交通科科长宋华伟表示,济南市交警部门实行了严格的路线审批制度,同时,对于提交运输申请的车辆驾驶员,将严格审查其交通违法记录,若违法记录超过三次,将不予审批运输路线。
“渣土夜间运输也会带来噪声污染问题。”宋华伟表示,“当接到噪音投诉后,指挥中心会立即派遣夜班民警赶到现场,督促施工单位尽量降低噪声和扬尘。”交警部门在主要路口设置了警示标志,并采用视频抓拍设备,进一步加强渣土车道路行驶安全管理。
此外,交警部门每月定期召开安全会议,通报各企业近期的违法行为,并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警示教育,督促其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渣土的源头管控是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代表轨道交通千佛山站TOD项目前期经理吴龙涛强调,作为建筑方,他们始终要确保渣土“生产有数、运输有痕、处置有序”。
一方面严格筛选合规资质的运输企业,渣土出入场安排专职管理人员落实环保工作,确保湿法作业、裸土覆盖、道路保洁、车辆密闭、冲洗到位,杜绝带泥上路,并确保所有渣土运输均按要求送至政府指定的合法消纳场所。
济南城市发展集团乡村振兴有限公司资源环境部副部长陈亚甍作为渣土消纳企业代表,分享了高新区马头山片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创新实践与管理经验。
据介绍,马头山项目采用“生态修复+资源处置+渣土消纳”三位一体运作模式,既盘活了残存矿产资源,又缓解了东部渣土消纳压力。同时,他们每日向辖区渣土办报送详细消纳台账,实现渣土来源、运输、消纳全链条追溯。
开放共议
凝聚渣土治理新合力
“智慧、绿色。”济南市民巡访团团长辛安表示,“这次开放日活动,让我们广大市民对城市渣土治理有了全新认识,也对未来城市环境的改善充满信心。”
黄爱民表示,建筑垃圾处置面对市民、项目工地、运输企业、运输行业司机、资源企业等服务对象的多重期盼,工作难度极大,必须尽最大努力汇“最大同心圆”,求“最大公约数”。以“开放日”活动形式,邀请大家走进渣土、了解渣土,就是汇报建筑垃圾处置真实的工作,让工作公开化、透明化,推进工作更加规范、更具高效、更可持续,以良好行业秩序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绿色城市”“无废城市”建设。
黄爱民表示,城市的整洁有序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辛勤付出和参与,城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比全国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要求,济南建筑垃圾处置工作仍有弱项,必须积极倾听社会各界意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希望社会各界通过自身独特的视角,多发现渣土管理短板弱项,多为渣土管理工作“把脉开方”“建言献策”,共同研究破解难题,共同推进济南城市品质、颜值再提升。(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王永 通讯员:单机乔 刘海涛 宋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