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2:41:00
来源:新黄河·济南时报
最近半个多月时间,小米深刻体会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3月29日,一场重大交通事故,引发外界一片哗然,小米和雷军站到了舆论中心。
就在该负面事件曝光前的3月25日,小米集团-W(01810.HK)发布公告称,计划以每股53.25港元的价格配售8亿股股份,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研发投资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只是, 这场热情高涨的资本狂欢,被小米SU7的一场严重交通事故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事故之外,小米仍高调宣布425亿港元配售成功完成。但是,股民们又发现,手握现金储备超千亿元的小米集团,上市6年多以来,竟从未进行过分红。对此,业内质疑,小米在股价高位大幅配售融资,不仅会稀释现有股权,还同时削弱了股东的持股价值。
看来,除了小米SU7事故,雷军及其高管团队面临的质疑还有不少。
股价高位时大幅配售融资,小米被指稀释股权且利空股民
四天之前,小米可能也没想到,公司在资本市场得意的同时,一场事故却让这场狂欢蒙上了阴影。
3月31日,小米宣布其425亿港元的配售已于3月27日完成。这意味着这桩被认为是港股历史上规模第三大的闪电配售项目,在对外发布的第三天便已经完成。根据公告,小米集团此次拟配售的8亿股股份,约占小米集团现有已发行总股本的3.2%,投票权的1.2%。认购预计筹资的净额约为425亿港元,而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和技术研发。
虽然融资过程十分顺利,但4月1日曝出的SU7严重交通事故给予小米“当头一棒”。此前一直高走的小米股价连续遭遇两连跌。4月2日,小米在港股收于44.55港元,跌4.19%。而小米车祸事故被爆出的当天,其股价在4月1日收于46.5港元,约跌5.5%。
在人们更多将视线聚焦在事故本身的时候,股民们却对小米本轮启动的高位再融资表达了不满,直言是“高位割韭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小米集团融资的时间点,其股价正处历史高位。从二级市场来看,小米集团股价自今年以来持续走高。3月19日,小米集团还曾创下盘中59.45港元/股的历史高位。
部分股民认为,在股价高位整理阶段大幅配售融资,不仅会稀释现有股权,还无形中削弱了股东的持股价值,有投资者直言:“高位配股,一般是公司感觉股价高了,往往是变盘信号,对后市走势不利。”而在业内看来,配售融资作为一种常见的再融资手段,通常会以低于市场价的折让价进行,以吸引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认购。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锁定资金,为企业后续业务扩张和技术研发提供充足支持,但同时也难免引发部分中小股东的焦虑。
实际上,这并不是小米集团第一次选择在高位融资。早在2020年,小米集团就曾在股价阶段性高点,发出公告融资。公告显示,小米集团拟以先旧后新的方式,配售约10亿股份,相当于该公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1%,及完成认购后经扩大的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0%,配售价格为23.7港元。
不仅如此,更让业界不解的是,从前不久发布的“史上最强财报”看,小米其实并不缺钱。2024年财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小米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6.61亿元,现金储备更是达到了1751亿元。有投资者表示:“小米此时在股价高位配售,的确可以拿到好价钱,理解但不支持,至少对股民来说是利空的,且有可能是长期利空。”
董明珠多次呛声雷军“不分红”,三大问题考验小米
当前,股民们的怨气不仅是小米高位再融资稀释股权,其上市以来从未进行过分红,更让投资者愤愤不平。
近两年来,小米集团股价一路飙升超400%,却始终是“一毛不拔”,引发股民普遍不满。在投资平台上,有股民发问:“近年连续盈利,为什么公司一直不分红?”另有网友称:“小米在分红和回购方面从来没给过股东一分钱,此番再融资,有点不厚道。”
而与之相对的是,作为“友商”的格力电器上市募资51.52亿元,累计现金分红已经达到1308.20亿元,平均分红率高达47.80%;3月4日同样进行配售操作的比亚迪,过去3年分红250亿元。
对此,董明珠曾多次呛声雷军:“号称自己市值多少亿,现在已经成为首富,你看看他首富给股民分了多少钱?企业家不能装扮君子炒高股价!”
关于分红之争,业界有专家认为,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在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市场扩张以及技术升级等方面,保留利润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其持续创新和提升竞争力。但更多专家认为,分红具有稳定性和即时性,能为股东带来持续现金流。不分红会使部分依赖分红收益的股东利益受损。“虽然股东通过股票买卖可获得丰厚资本利得,收益远超分红。但尤其在股价波动时,资本利得不确定性增加,所以股价飙升并不能完全抵消不分红的遗憾。”
监管层面,去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新“国九条”,在第三条“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中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监管。其中提到,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23年修订)》也曾明确:鼓励公司在章程中制定明确的分红政策,稳定投资者分红预期,对不分红、财务投资规模较大但分红比例不高的公司,通过强化披露要求督促分红;便利公司中期分红实施程序,鼓励公司增加现金分红频次。
如今,分红问题给到了小米,雷军如何作答值得关注。虽然,企业是否进行分红派息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分红不分红,这对于高速成长公司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过,连续遭遇小米SU7事故、高位再融资稀释股权和长年不分红质疑等“头疼”问题,对小米集团是一场不小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