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周观天下丨西方“承认潮”难阻以色列一意孤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15:12:00    

今天,“周观天下”又与您见面了。每周六与您相约,纵观天下大事!

西方国家在巴以问题上“转向”,背后有多重考量

8月11日拍摄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的直播画面。图据新华社

澳大利亚日前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让近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的“承认潮”进一步扩大。自7月下旬以来,法国、英国、加拿大已宣布计划在9月召开的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或会前承认巴勒斯坦国。

曾长期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纷纷转变态度,令以色列在国际上更加孤立。然而以色列不仅没有停止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反而一意孤行坚持其“接管加沙城”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一些西方国家在巴以问题上的“转向”,主要是因为受到强大的国内外舆论压力,同时也希望维持自身国际影响力。但只要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不对以色列施加实质性压力,就无法有效遏制以色列的行为。

上述西方国家长期支持以色列,在承认巴勒斯坦国问题上追随美国立场,如今其政策转向,背后有多重考量。

首先,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暴行让这些国家的政府受到越来越大的国内民意压力。法、英、澳等国民众近期纷纷走上街头,强烈抗议以色列并声援巴勒斯坦。

其次,以色列及其主要支持者美国在国际上受到日益增多的谴责。不少西方国家为保持国际影响力,不愿继续追随美国支持以色列。

第三,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关税等诸多问题上不考虑盟友利益甚至对其压榨。一些西方国家对美国的不信任感越来越强,也更加意识到,不能再一味依靠美国。有分析指出,通过在巴以问题上采取有别于美国的政策,这些国家表达了对美国的不满。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西方国家表态承认巴勒斯坦国,顺应了国际社会反对以色列暴行、支持“两国方案”的大势,具有积极意义。以色列前外交官阿隆·平卡斯指出,法、英等国是美国和以色列的盟友,其政策转向将让美、以愈发孤立。

不过,西方国家的“承认潮”流于表面,难以起到实际作用。西方国家的“承认潮”似乎并未对以色列产生太大影响。

特朗普力邀阿、亚领导人赴美签协议,有何考量?

8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左)在华盛顿白宫迎接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图据新华社

8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左)在华盛顿白宫迎接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图据新华社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8月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晤,随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结束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持续数十年的冲突。

根据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声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领导人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见证下,两国外长草签《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关于建立和平与国家间关系的协议》文本。

草案核心内容包括:双方承认彼此领土完整和现有边界不可侵犯,并在此基础上正式划定两国边界;承诺建立双边外交关系,开启全面正常化进程;明确不在边界沿线部署第三国军队,相互从国际法院撤回索赔要求,且不就协议签署前存在的争端提起诉讼。此外,草案还涵盖战俘交换、排雷合作等内容。

两国冲突根源在于纳卡问题。纳卡地区在苏联时期为阿塞拜疆的一个自治州,但多数居民为亚美尼亚族人。1988年,纳卡要求并入亚美尼亚,导致该州阿塞拜疆族和亚美尼亚族发生冲突。苏联解体后,两国因纳卡地区归属问题爆发武装冲突。1994年,两国就全面停火达成协议,但依然处于敌对状态,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纳卡问题有“高加索火药桶”之称,长期不断的冲突使得高加索乃至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平衡变得更为脆弱。

分析人士认为,纳卡问题牵涉多方利益。美国多年来以此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抓手,企图搅乱欧亚地区局势,遏制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美方也期待通过此番斡旋,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打破该地区的力量平衡。

此外,媒体普遍认为,此番斡旋也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本人的政治利益有关。亲特朗普的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站刊文称,这次会晤“会被视为特朗普的一次重要胜利”。

白宫警告流浪者:继续露宿首都街头或遭监禁

2021年12月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无家可归者居住的帐篷。图据新华社

美国白宫8月12日说,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流浪人员如果拒不配合特朗普政府打击暴力犯罪的行动、仍在街头露宿,可能面临罚款或监禁。

美国民主党人和民权团体批评共和党政府调兵“清理”首都的做法,称这是“政治作秀”。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宣布了向华盛顿特区部署首批800名国民警卫队士兵、由联邦政府接管首都警察局、清理流浪者营地等一系列举措,以解决首都地区暴力犯罪案件频发、流浪人员过多的问题,并宣称“这是华盛顿特区的解放日,我们将夺回我们的首都”。他后来还说,不排除在美国其他主要城市采取类似举措。

首批部署的国民警卫队士兵11日晚已进驻华盛顿特区。

民主党人和一些民权团体谴责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是“政治作秀”。民主党人反驳特朗普“打压犯罪”的理由,称统计数据显示,华盛顿特区的暴力犯罪率在过去两年中已降至历史低点。

马里兰州州长、民主党人韦斯·穆尔认为,特朗普政府的措施缺乏明确行动计划,只是用来“转移注意力”,以便让民众不再关注其政策导致失业率不断上升、剥夺穷困者医疗和食品援助的现实。

华盛顿特区的不少居民确实希望当地贩毒和枪支泛滥等犯罪现象受到遏制,但怀疑联邦政府派国民警卫队是否必要。

欧盟发表关于乌克兰局势的联合声明,唯独匈牙利没参与

6月25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荷兰海牙出席北约峰会期间对媒体讲话。图据新华社

欧盟26国领导人8月12日发表关于乌克兰局势的联合声明,匈牙利是唯一没有参与的国家。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当天说,他部分反对这份联合声明,称这让欧洲看起来“荒谬又可悲”,“如果你不在谈判桌上,就会在菜单里”。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定于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会晤。特朗普曾经表示,计划与俄乌领导人会谈,但参与者不包括任何欧洲领导人。

欧尔班12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前总统拜登执政期间,欧洲错过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谈判的机会,现在欧洲面临着在没有参与的情况下,自身未来“被决定”的风险。

欧尔班还认为,欧盟应自行启动与俄罗斯的峰会。

欧尔班说,该声明试图为一场欧盟领导人未受邀参加的谈判设定条件。欧盟“被边缘化本身让人悲哀”,更糟的是“站在场外还要指手画脚”。欧盟领导人明智的做法是效仿美俄领导人会晤,召开一次欧盟-俄罗斯峰会。

巴黎开放塞纳河游泳,柏林人羡慕

7月5日,人们在法国巴黎塞纳河上乘坐游船。图据新华社

法国今夏多地遭遇热浪,首都巴黎也在其中。自巴黎市政府7月初季节性开放巴黎塞纳河段部分区域供人们游泳以来,到塞纳河游泳不仅成为巴黎市民消暑的好方法,也成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项目。

塞纳河从巴黎市中心穿过,将城市分为左岸和右岸。100多年前,巴黎人在塞纳河里游泳司空见惯。后来,由于水质污染和安全隐患,巴黎市政府1923年正式下令禁止在塞纳河游泳。后经法国政府多年大力治理,今年夏天,巴黎塞纳河段终于得以部分开放给符合年龄要求的普通民众游泳。

在巴黎西部、距埃菲尔铁塔不远的格勒内勒游泳区,游客在游泳和晒日光浴时,不仅可以欣赏埃菲尔铁塔的独特景色,还能看到河中游动的小鱼。

法国巴黎开放塞纳河供公众游泳后,德国柏林不少民众羡慕不已,呼吁政府解除一项针对流经该市主要河流的百年禁泳令。

施普雷河是柏林主要水道之一,曾经是当地热门的野泳地。但1925年后,因水质恶化,当局禁止公众在施普雷河下河游泳。柏林人要想野泳只能到郊区的湖泊。

8月12日这天,数百人集体跳入施普雷河畅游消暑,以此活动呼吁政府解除禁泳令、设置永久开放河段供市民游泳。

据媒体报道,相关提议得到柏林市议会部分议员支持,但也有不少质疑声。一些人认为,开放河道需要建设必要基础设施,在柏林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这属于奢侈之举。另外,柏林交通和环境主管部门也持谨慎态度,认为施普雷河具有航运功能,且水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相关文章
周观天下丨西方“承认潮”难阻以色列一意孤行
2025-08-16 15:12:00
美国女网红的丈夫看篮球赛分神9分钟,3岁儿子泳池溺亡
2025-08-10 20:47:00
美国密歇根州一超市发生伤人事件 至少11人被刺伤
2025-07-27 08:35:00
中国女篮摘铜,宫鲁鸣谈未来
2025-07-20 19:49:00
墨西哥农业部官员:美征收番茄税 受损的不止墨农户
2025-07-20 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