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07:42:00
潮新闻
家电坏了,找谁来修最靠谱?
上门费、工时费、配件费……“感觉随便修点什么都很贵”,这都是每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小白”最深刻的领悟。
打开社交网络,很多过来人有这样的经验——“别上专门家电维修的软件,打开地图搜一下找找家附近的小店,又便宜又靠谱,亲测有效!”
杭州拱墅区米市巷街道锦绣新村就有这样一家开了20多年的家电维修小店。
店主祝师傅全名祝小明,今年58岁,老家江西。这两天天气渐热,他开始忙碌起来。
祝小明的店面 记者 盛锐/摄
从电工到小店店主,一开就是22年
他位于锦绣新村18栋一楼的店铺,名字很简单,就叫“家电维修部”。
店铺不大,七八个平方,堆满了各种线材、工具以及回收来的二手家电。
角落里,摆放着一台缝纫机,祝小明的爱人会在店里帮小区居民缝补衣服。
墙上还挂着一面玻璃,上面写满了客户的户号、电话。“平常都是老婆在店里,客户来了就随手记一下,省得忘掉了。”祝小明说。
一开始,这一面玻璃就够用了,随着客户增多,祝小明换成了本子,高峰期,一天就得写上两三页,一个月一本也是常态,“最忙的就是六七月份,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9点,十几单嘞。”
玻璃上写满了客户 记者 盛锐/摄
1992年,祝小明高中毕业后,先去厦门闯荡,在那里当负责自动化生产线维修的电工。
“希望可以掌握一门技术,最后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自打出了家门,祝小明就有了开店的打算,而杭州,成了他的落脚地。
1996年,祝小明来了杭州,开始转型之路。
在考取了高级制冷维修证、家电维修技师证等职业资格证后,祝小明先后入职格力、美的等家电品牌从事家电维修,并在2003年支起了这个店面。
祝小明各式各样的职业资格证书 记者 盛锐/摄
当时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寻找,最终因为700元——相对低廉的租金选择了这间不靠马路的店面,“当时这个小区刚刚建好,我们算第一批入住这栋楼的。”
这一扎根,就是22年。
修电视的越来越少
不断琢磨精进手艺
记者到的时候,祝小明正研究一块电冰箱的主控板,“现在的电冰箱,和过去还不一样。以前就温控计和压缩机,现在变频的还要看电路、电容、芯片。”
这家小店的20年,也浓缩着居民家里家电的变化。
祝小明记得,刚开店那会,大屁股的电视机是维修的主流,现在看电视的人少了,修电视机的人也少了,“近半要修的电器都是空调,一到夏天就忙得不行。”
祝小明 记者 盛锐/摄
前两天小区一位阿姨家的冰箱坏了,厂家上门看了半天,都没有琢磨出来原因,还建议阿姨花1000元更换主板,有人推荐了祝小明。
“我上门去看了下,其实是主板的一个控制器出现了虚焊,因为长时间运行导致焊点融化元件接触不良,焊一下就修好了,也就花了100多元。”
作为小区“家电医院的主治大夫”,祝小明开玩笑说,现在不是疑难杂症,他都不想修了。
当然这也只是一句玩笑话。
祝小明坦诚,一开始很多电器他也修不明白,于是他跑到最近一家书店去看维修相关的书,去研究各种电器的工作原理、数据参数,有时躺在床上都在琢磨怎么去修。
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看来,这份工很累,祝小明有过几个学徒,都没有坚持下来,他却乐在其中,“小问题修修就半个小时,很简单的。大问题,靠琢磨。”
正是这份爱琢磨,让祝小明攒下了过硬的技术。
小问题不收钱,他和他的坚持
在这个追求快节奏的时代,祝小明依然坚持着老派维修人的作风——能修的不建议换新,小问题不收钱,修之前一定先报估价,整体价格比品牌的维修价低上许多。
他的店里还贴着“米市巷街道助农助残”的牌匾,来店里维修的老人和残疾人基本只收取材料费。他还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免费为居民检修小家电。
记者 盛锐/摄
“家电有问题找祝师傅”成为了小区的“金字招牌”,顾客的口碑也成为了祝小明最好的广告,很多已经从小区搬走的住户都还想着他。
“明天我就要去富阳,之前的一个老主顾让我去修家电。”衢州、金华、宁波等地方也留下过他的足迹。祝小明解释,那都是之前附近一家手机连锁店老板的分店,“他很信任我,店里中央空调的安装和维修都让我去。看着他的店开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我也很高兴的。”
如今,祝小明一家五口人都生活在了杭州,最大的儿子已经工作并且成家。
马上到来的六月,是家电维修的旺季,这两天祝小明手中的单子开始多起来,“忙点好,忙点也能多挣点。”
潮新闻记者 盛锐 通讯员 史一丹
责任编辑:倪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