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0:25:00
16日,在2025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辽宁主会场活动上,沈阳博物馆与海城市博物馆联合实施的“行摄海城·共绘辽风——跨区域博物馆赋能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度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优秀案例。这一“大馆拉小馆”的创新合作模式,打破省会与县域文化资源壁垒,成为辽宁文博协同发展的典范。
沈阳博物馆与海城市博物馆的合作始于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一场名为“古韵流光 一眼万年——海城乐游宝典摄影作品展”的文化盛宴在沈阳博物馆精彩亮相。150余幅摄影作品,通过“古韵流光”“非遗之美”“画境海城”三大主题板块,生动展现了海城深厚的千年历史底蕴、国家级非遗技艺如海城高跷、民间剪纸的独特魅力,以及当地秀丽的山水人文风光。作为辽宁省首次省会博物馆与县级博物馆的深度合作,此次展览意义非凡,它不仅让海城市博物馆实现了首次“走出县域”的跨越,更在开展首日就吸引超3000人次参观,线上传播量突破百万,让“海城故事”在省级平台上引发热烈反响。
展览期间,两馆正式签署友好共建协议,创新推出“大馆拉小馆”合作模式,构建起“策展支持、人才交流、品牌共享”的长效机制。沈阳博物馆充分发挥省级平台优势,在策展技术、学术研究、传播渠道等方面为海城市博物馆提供全方位支持,有效破解了长期制约县域博物馆发展的资源瓶颈。
这一合作模式展现出多维度的创新价值。在模式创新上,依托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物馆联盟,海城市博物馆策展团队深度参与省级展览筹备,策展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同时,以摄影艺术为媒介的轻量化策展,成本降低60%,观众覆盖率却提升3倍,开创县域办展新范式。在品牌创新上,双方共同打造“北纬40度 海城质造”核心IP,海城市文旅局局长化身“文旅推介官”直播带货,并推出“沈阳观展+ 海城旅游 跨城线路,实现“文博搭台、经济唱戏”。在效能创新上,展览吸引超5万人次参观,外地观众占比达38%;配套的征文活动吸引千余名青少年参与,衍生出的画册更成为跨区域旅游合作的“文化名片”。
海城市文旅局局长贾泽靖表示,此次合作探索出了“大馆带小馆、文化促旅游”的县域发展新路径。这场跨区域协同创新,不仅推动了海城文化从县域走向省级平台,更构建起文化展示、公众参与、产业转化的完整生态链,打造出县域文化发展的“海城范式”。
全媒体记者 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