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7:53:00    

气象服务

天气动态智慧监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若凡

今年“三夏”时节,河南面临复杂多变的天气状况,这对夏收、夏种以及防汛工作构成了严峻挑战。

“今年春季以来,我省小麦主产区光照充足,但水分条件不尽如人意。截至5月21日,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已连续超过70天没有有效降水。这些地区表现出三个显著特点:异常偏高的气温、持续偏少的降水以及频繁的大风天气。”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怀亮指出。

5月20日,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合作社,社员正在抢收小麦。谢万柏 摄

数据显示,自3月中旬起,全省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同期新高。3月中旬至5月21日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60%,为同期第二低值。5月22日的降水缓解了部分地区的旱情,但中西部地区旱情仍在持续。此外,5月中旬以来,全省255站次出现轻度以上干热风,影响了小麦灌浆和千粒重。

陈怀亮指出,小麦成熟期间我省降水量可能高于常年,南阳、信阳、驻马店可能连续3天有雨。同时,汛期全省将呈现“北部降水多,南部降水少”的分布特征,降水分布不均。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以及淮河流域降水明显偏多,导致流域性洪涝气象风险升高。

我省气象部门提醒,部分地区的麦收可能与降雨时间重叠。豫南麦收预计5月31日前完成,5月31日至6月2日降雨影响小。其他地区6月1日至2日有雨,可能影响麦收和晾晒。建议黄河以南地区抓紧收割,黄河以北地区则在6月3日后的晴好天气中加快收割。需警惕西部土壤缺墒、干旱影响夏播,以及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河南可能进入多雨期,注意旱涝急转风险。

为保障“三夏”生产和防汛抗洪工作,全省气象部门将执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度。主动提供“三夏”气象服务,包括发布灾害性天气信息和为农机作业提供气象支持。针对局部干旱和强对流天气,将执行人工增雨和防雹措施。加强防汛抗洪气象服务,确保值班制度,密切关注旱涝转换风险,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核心的应急联动和社会应急响应体系。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特别是与应急、水利等部门的协调,联合发布风险预警和应对建议。

交通保障

1094条“专用通道”畅通运输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夏粮收成关系到全年粮食安全,交通是保障农机高效调度、粮食顺利运输的关键环节。

5月25日,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公路547个收费站开通“专用通道”1094条,已累计保障跨区农机运输车辆通行6万台次,减免通行费1400万元,整体运行平稳,农机运输通行顺畅。

通过对往年通行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省交通运输厅预计今年我省高速公路“三夏”跨区农机运输车辆通行量将达14万台次。针对农机运输车辆集中性、季节性、结伴性的通行特点,我省如何保障大规模农机车队通行,避免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

这两天,太康县的小麦进入收割期,大量外地农机陆续抵达这里。在大广高速大新收费站,农机运输车从“跨区作业运输车辆专用通道”有序下站。

滑县农民正在抢收。

“我们简化了验货流程,在收费亭内检验完作业证,就会对农机免费快速放行,后期我们会截取录像图片上传系统。”大广高速大新收费站工作人员称,这样可以实现农机运输车“秒”过收费站。

早在4月下旬,省交通运输厅就召开了跨区机收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培训会,全省56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170余人参加会议。会后各单位对1.6万名一线收费人员开展教育培训,确保持证车辆“免费快速放行”、无证车辆“容缺快速办理”政策传达到每个一线工作人员。

“三夏”期间高温、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可能对道路通行造成影响。我省交通部门联合高速交警等部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涉及农机运输车辆的轻微事故实行“快处快赔”,对发生故障的农机运输车辆提供免费拖曳服务,必要时采取“带车通行、跟车保通、接力护航”的方式,全力保障农机运输车辆快速通行。

此外,为做好“三夏”服务保障工作,我省还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划定了专用停车区,提供“三免费(洗衣、洗澡、加水充气)、三优先(加油、休息、维修)、一优惠(就餐8折)”服务;在服务区、“司机之家”、行业党建线下阵地设立872个接待服务站,提供免费茶水、临时休息等服务,不断擦亮“情满豫途”行业党建品牌。

农机部署

20万台以上联合收割机精准调度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一洁

随着“三夏”大忙拉开帷幕,我省各级农业部门聚焦机收、夏种、禁烧三大主线任务,为“三夏”生产架起“保障网”。

组织机收作业,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三夏”期间是农机作业的高峰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三夏”农机化生产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5年机收减损有关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

在用机械摸底显示,全省可用稻麦联合收割机18万台,加之省外常年来豫跨区作业的2万余台收割机,“三夏”期间全省联合收割机投入量预计在20万台以上;其中,接入“河南农机云”平台的联合收割机有6.8万余台,依托信息化调度系统可实现作业需求与机械分布的精准匹配,为夏粮机收提供坚实装备支撑。

种足管好秋粮,奠定全年丰收基础。

我省今年继续实行党政同责考核,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耕地轮作等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将夏播任务落实到县、到乡、到主体,确保全省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大豆稳定在570万亩以上。

种子落地,“管”字上马。我省将组织各级农业专家团队下沉一线,指导农民及时开展查苗补种、浇水施肥、防病治虫等田间管理工作,确保苗齐苗匀苗壮,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以用促禁”,守护碧水蓝天。

秸秆禁烧是“三夏”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将发挥秸秆禁烧牵头作用,全力做好夏季秸秆禁烧的组织、协调、督导、推进工作,加强与生态环境、公安、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工作合力。”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表示。

同时,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秸秆科学还田和高效离田利用,不断优化秸秆产业化布局。以县为单位推动标准化收储中心建设,打造县域全覆盖收储运营网络。培育壮大秸秆加工龙头企业,夯实“以用促禁”产业基础,实现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双赢效果。

截至5月25日,全省已收获小麦2312.4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27.2%。从机械化收割的精准调度到秋粮种植的技术护航,再到秸秆禁烧的系统治理,全链条的保障机制为“三夏”生产筑牢“安全网”,撑起“丰收伞”。

收购收储

560亿斤仓容准备到位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若凡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目前河南小麦陆续开镰,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夏粮收购工作顺利进行。

据悉,今年国家延续在小麦主产区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国标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至1.19元/斤,持续释放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民利益的积极信号。

目前,南阳、信阳等地小麦已开镰,部分城市新麦零星上市。截至5月24日,累计收购新产小麦16.1万吨。自5月25日起,我省启动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实施信息日报制度,出现异常情况将及时发出预警。

为保障收购工作顺利进行,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已做好充分准备。全省准备空仓容560亿斤左右,收购设备器材2.6万台,建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障基金10亿元,农发行准备收购贷款资金500亿元。同时,各地提前做好防汛备汛,成立防汛抢险队伍1562支,全力保障粮库安全度汛。

3月下旬以来,我省粮食系统就与各类经营主体沟通座谈,了解小麦生产、市场价格等情况,并多次召开夏粮收购形势分析会,牵头制定应对措施,确保粮食收购平稳运行,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切实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弓表示,下一步,将统筹做好市场化和政策性收购,大力引导粮食储备、加工、贸易等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科学把握各级储备粮轮换收储时机、节奏和力度,发挥引领收购市场的积极作用。密切监测新麦市场价格,协同中储粮合理增设网点,优化收购流程,确保一旦符合启动条件,及时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同时,持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积极宣传粮食政策,及时发布收购信息,引导市场预期。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粮食交易大会、洽谈会,推介我省小麦,实现优质优价。强化执法监管,规范经营主体收购行为,查处不及时支付售粮款、不按规定检验等违法行为,保护农民权益。

商水县

全面备战仓廪可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化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时珍

5月25日,微风拂过商水县张庄镇张坡村的大片农田,麦浪滚滚。不远处,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排列整齐,整装待发;耳畔传来宣传“三夏”防火的广播声;“三夏”生产服务点早已在村头准备就绪……一年一度的“三夏”攻坚战已拉开序幕。

“十几天前村支书就跟俺联系了。我们在平顶山市完成作业后,连夜就赶到这儿了。现在,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可下地收割。”来自天津市的收割机手李学森,是一支联合收割队的负责人,5月24日凌晨,他带领着7名经验丰富的收割机手和5台收割机,赶到张坡村,准备大干一场。

据张坡村村委干部张银领介绍,早在一个多星期前,他们村就已经开始全面备战“三夏”了。“现在我们万事俱备,只待开镰。村里3800多亩地,最多3天就能完成收割,颗粒归仓。”张银领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作为流转6000多亩地、托管3.4万亩地的种粮组织,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对于“三夏”来临更是严阵以待。

“目前,我们所有的收割机全部到位,都在等6月1日集中开镰。为了预防雨水天气,我们合作社成立了应急作业大队,包含50多台履带式收割机和60多台运粮车。同时,粮食烘干设备已全部检修一遍。储粮仓库已腾空、打扫干净,通风设施和输送设施已准备就绪,以保障粮食安全入库。”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刘记森告诉记者。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商水县素有“豫东粮仓”的美誉,拥有耕地面积142万亩,连续1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4亿斤左右。目前,全县已建成127万亩高标准农田,其中15万亩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眼下,商水县百万亩小麦丰收在望。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为统筹抓好“三夏”生产工作,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商水县以“保障畅通、服务机手、助力‘三农’”为主题,在全县3个高速路口、19个乡镇,设立农机服务站,590个行政村设立服务点,全方位提供服务,确保颗粒归仓。

主要做法是这样的:落实政策保畅通。主要是设立夏收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跨区作业手续,保障农机运输“零延误”;手续不全的先放后补,坚决杜绝收割机滞留等候;部门联动强服务。高速路收费站、交通运输局、交警队、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在高速路口设立服务站,协同联动,提供茶水、路线咨询、应急药物等服务,需要带路的安排接送,让机手感到舒心;宣教结合保安全。提醒农机手在大件运输、道路交通、田间作业等环节需注意的安全事项,提高其安全意识。

与此同时,商水县牢固树立防灾减损就是增产增收的理念。全县已建成投用8个“平急两用”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建了20支应急农机服务队。全县自有的2461台小麦收割机已陆续返回商水,日烘干能力达10000吨的115座烘干塔已检修完毕,为确保粮食归仓上了“双保险”。

“目前,商水县‘三夏’生产准备充分,我们有信心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在仓’。”商水县委书记崔卫国表示。

遂平县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通讯员 苗银

5月25日下午,遂平县常庄镇龙泉村的一处麦田,麦浪翻滚、机声隆隆。3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麦田中忙碌穿梭,一垄垄成熟的小麦被卷进机器,小麦收割、麦穗脱粒、秸秆还田等步骤一气呵成。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什么时候收割最能减损,与粮食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种粮大户朱联合,心里有一张清晰的“时间进度表”。

站在田埂上,他随手扯掉一个麦穗,揉碎,轻轻一吹,籽粒饱满的麦粒映入眼帘。“现在正是小麦九成熟的时候,抓紧时间抢收,就可以减少收割过程中出现掉穗、掉粒等籽粒损失情况。”说话间,朱联合不时关注着田间的收获进度。

今年朱联合一共种植了850亩小麦,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他早早便联系当地的农机合作社安排收割机。“明天至少会有6台收割机同时作业,1台收割机能收150亩左右,后天就能全部收完了。”朱联合说,收完小麦,赶紧把玉米和花生种上,就能期待秋季好收成了!

老朱在心里喜滋滋算起了今年的收成,来自河北的农机手李喜江也坐在地头享受难得的休息时光。天还没擦黑,他便凭借30多年的操作经验和新入手的“座驾”,早早完成了当天的收割任务。“新型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不仅配备有空调、自动座椅,还具有大马力、大喂入量等特点,让收割小麦轻松多了!”李喜江说,当地对于跨区作业机手的后勤保障服务也非常暖心。

目前遂平县81.53万亩小麦已经进入集中成熟期,为确保“三夏”麦收高效推进,遂平县2700台本地收割机连轴运转,农机部门精准调度500台外来机械分区作业,并设置13个农机服务点,为机手现场提供各乡镇收割机需求数量,设置56个维修网点,护航丰收“最后一公里”。

记者在遂平县高速公路出口的一处服务站点看到,站内不仅设置有机手临时休息处,免费提供饮用水和食物,还精心准备了爱心大礼包,内含洗衣粉、换洗T恤衫、劳保手套等实用物品,让跨区机手感受到了满满爱心与温暖。

小麦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在仓”,科学调度农机保障机收是第一步,小麦收储入库同样很关键。

在遂平县常庄镇为农服务中心,运粮车来往不绝,称重、取样、检测、入库,现场繁忙有序。“随到随收,不限时段,保质保量不欠款。”该服务中心负责人姚新领介绍,目前服务中心1天收储小麦20万斤,这两天大面积收割后,1天能收储100多万斤,收储的小麦70%以上供给遂平克明面业有限公司等面粉企业,变身面粉、面条等多种农加工产品直达百姓餐桌。

收好更要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从种植、收储到精深加工,如今的遂平县已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今麦郎食品、克明面业、五得利面粉、首农集团、思念食品、燕京啤酒、可米休闲食品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小麦在此变身为专用小麦粉、面条、饺子等精深加工产品。遂平的麦香,正飘向千家万户、飘向世界各地。

邓州市

统筹联动守护粮安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曾倩 通讯员 盛志国 丁春雷

5月25日下午,雨过天晴,微风轻拂。邓州市腰店镇大房营村种植大户王国阁的麦田里,数台收割机穿梭,奏响了夏收的“金色乐章”。

“上午虽然下了点小雨,但陕西来的收割机手动作非常快,还有一两个小时就全部收割完毕了。这下能确保颗粒归仓了。”看着即将收割完毕的麦田,王国阁彻底放下心来。

“在这里作业各方面都比较顺利。这个镇余下的麦田大概两三天就能割完。”来自陕西渭南的收割机手杨名胜告诉记者,腰店镇专门成立了服务队,对收割机手的吃、住、用都照顾得很好,还积极帮助他们联系活儿。良好的作业环境和有序的组织协调,让他和4名同伴都能全力以赴高效完成收割任务。

腰店镇党委书记李宗万介绍,全镇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7.2万亩。为保障夏收顺利开展,镇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三夏”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农机调度,精心做好各项服务。自5月20日麦收启动以来,全镇已累计投入260台收割机,已收割6.4万亩。

“在收购环节,我们设立了22个小麦收购点,总储容达2.8万吨。为维护收购秩序,确保公平交易,镇农业服务中心联合镇市场监管所、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开展了12次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计量作弊、压价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李宗万说。

当天,在腰店镇黑龙村,种植户张云静播种的374亩玉米也迎来收尾。“麦一收割完,就想趁着墒情把地给种上。”张云静说。

腰店镇副镇长李春杰告诉记者,在夏种工作上,腰店镇也早做准备,调配了206台播种机、177台旋耕机,抢抓雨后有利墒情迅速推进夏种。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夏播4.6万亩,其中玉米3.2万亩、花生1.4万亩。

腰店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正是邓州市全力推进“三夏”生产的缩影。

据了解,今年邓州市种植小麦220万亩。为确保“三夏”生产有序开展,小麦颗粒归仓,该市上下联动,提前对全市28个乡镇626个村的收割机进行摸底统计,做好本地自有2200余台联合收割机的维修保养工作;对接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等17个省份及豫北地区的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和农机手,联系收割机械2500余台;并与驻马店汝南县履带式收割机机群对接,共对接履带式收割机861台,做好极端天气抢收准备。此外,当地各类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已提前备足,且价格稳定,可以满足夏播需求。截至5月24日,该市已收割小麦191万亩,夏播面积达86万亩。

邓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程晓表示,接下来,该市将严格落实“三夏”生产各项工作措施,强化统筹调度,紧盯天气变化,合理把控“三夏”生产进度,确保收好粮、管好田,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筑牢坚实基础。

全力以赴确保颗粒归仓

□河南日报客户端评论员

当前正值“三夏”生产关键期,全省“三夏”工作视频调度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全省“三夏”生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落实,精心组织抢收抢种,确保颗粒归仓。

河南是粮食大省、农业大省,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中原大地,多次就粮食生产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殷殷嘱托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1/4,保障夏粮生产,意义重大。麦熟一晌,农时不等人。从南到北,全省8500多万亩小麦已进入大规模收获期,必须抢抓有利天气条件,高效有序抢收。

全省农机“云端”调度,协同作业;河南交投推出跨区作业农机车辆优先加油、优先休息、优先检修,高速服务区内农机手免费洗衣、免费洗澡、免费加水充气等惠民措施;接到降雨预警,方城县挑灯夜战抢收小麦;叶县准备履带式收割机,划定39个粮食烘干中心,从收割到烘干入库实现闭环管理……各级各部门已积极行动起来,出台惠民政策礼包,上新设备,全力以赴保丰收。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几天我省部分地区仍有阵雨,对麦收将产生不利影响。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天气情况,加强协同,启动预案、靠前服务,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恶劣天气的不确定性,为“三夏”生产创造有利条件。要注重发挥专业农机服务社作用,提高机收效率,发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先锋带头作用,为困难群众解决麦收后顾之忧。要紧盯干旱、干热风、烂场雨和病虫等灾害,善始善终做好农业防灾减灾,严防旱涝急转,筑牢灾害防御屏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情况越是复杂,越考验党员干部的能力作风。要把“三夏”生产作为锤炼能力作风的练兵场和试金石,深入基层、下沉一线,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三夏”生产时间紧、任务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的精气神,尽职履责,统筹兼顾做好“三夏”生产和抗旱防汛工作,我们定能打赢“三夏”攻坚战,夯实全年粮食生产基础,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强力支撑。

现场

抢收

河南日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赵博 孙好闯

5月25日一大早,邓州市桑庄镇桑庄社区的麦田里机声隆隆,来自陕西省渭南市的农机手周刚正在抢收小麦。

收割、脱粒、秸秆粉碎,收割机一气呵成,金黄的麦粒“尽入囊中”,身后只留下整齐的麦茬。

“粮仓已满,卸粮!”“再往后边倒一点,对!”跟着对讲机里妻子王艳芬的提示,周刚在地头把收割机里的小麦准确卸到运粮车上。

“现在桑庄社区的麦子已经熟透了,得抢在降雨前完成收割。”忙了一夜的周刚说,“收完眼前这十多亩小麦,就可以休息了。”

根据邓州市气象局5月24日早晨发布的预测,5月25日下午和5月28日,邓州市将有分散性阵雨和雷阵雨天气。

“今晚开始,请大家抓紧时间抢收。”收到气象预报后,24日上午9点27分,邓州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生产服务科科长乔清平立即在跨区作业机手联络群发送了“三夏”气象服务专报,同时通知各乡镇各部门、农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各生产经营主体抢抓雨前时机,特别是具备收获条件的田块一定要在雨前组织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从5月24日晚上开始,根据气象预报连夜抢收小麦的场景,在邓州多地上演。

“抓紧把成熟的小麦抢收回家,农户就安心了。”王艳芬说,夫妻俩来河南收麦已经有20多年了。今年邓州市小麦成熟的时间不一致,中间还有间歇性的小雨天气,只能见缝插针进行收割。气象专报和联络群起了大作用,不仅及时提醒下雨时间,还能及时通知哪里需要收麦子。

“自‘三夏’服务启动以来,我们气象部门不仅制作气象服务专报,还利用遥感卫星监测小麦长势,及时为农机手做好服务。”邓州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芽说。

“我家那口子收割完的田块,别人看了都夸好。”王艳芬说,虽然抢收讲究速度,但是也要做到“快中有慢”,合理调整收割机的速度,并根据小麦的含水量,及时调筛子、调风量,尽量让小麦少损失。同时,还要在确保顺利收割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割茬,以方便后续播种。

正在王艳芬指挥收割的间隙,又有一位邓州市的种粮大户联系到她,表示有几百亩麦子等着他们过去收割。

“忙的时候顾不上吃饭,热情的河南老乡还会给我们拿来牛奶和吃的,让我们很感动。”王艳芬说,虽然麦收很累,但是看到小麦颗粒归仓,也很幸福。

相关文章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2025-05-26 07:53:00
科学应对“干热风” 护航小麦关键期
2025-05-22 18:10:00
湖北老河口:小麦机收大比武 减损节粮助增收
2025-05-21 18:45:00
灞桥区老洞小学开展现代诗文诵读创编活动
2025-05-21 10:25:00
我60岁的妈妈想自杀
2025-05-21 08:55:00